7月3日,省政府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昨天省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解读。《意见》明确,到2020年,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、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,医疗卫生和养老政策体系实现有效衔接、有序共享。养老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,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、康复护理服务。
实习生 李爽 扬子晚报 记者 黄建国 薄云峰 杨彦
亮点一
医疗服务向社区、家庭延伸
◎先行者的做法
老年照护和医疗服务直接“转换”
因脑梗入住南京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7岁邓阿姨,被安排在老年照护中心接受专业的康复照护。近日的一天上午,她消化道出血,院方立即把她转为住院。无需转换房间,在照护中心的床位上就可以接受治疗。每天化验、体检、输液、观察等,也无需邓阿姨的子女来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。
南京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明飞介绍,在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方面,医疗单位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,也有服务优势。以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,它的前身是农业部南京药械厂,是具有50年历史的综合性医院,从2006年起转为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
“由于毗邻赛虹桥、河西、安德门,医疗服务人口近8万人。赛虹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有1.4万人,80岁以上老人2755人。医疗机构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,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基础地位,通过医疗和养老有机融合,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。对有需求的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,以机构为依托,做好康复护理服务,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。”周明飞说。
◎《意见》说了什么
全科医生工作室进社区照料中心
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,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19.26万人,占户籍总人口的22.1%。
据调查,90%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、6%到7%的老人选择在社区养老、3%到4%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。根据这一实际现状,《意见》将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、家庭延伸放在首要位置,突出其主体地位。加大居家、社区老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,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,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,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“健康卫生小屋”或“全科医生工作室”。同时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、医疗巡夜等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,为居 家、社区老年人享受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坚实保障。